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晶片戰爭》序

 


「感謝台積電的每個人,尤其是張忠謀。」 2022  12  6 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積電即將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的新晶圓廠 Fab 21 的設備移機典禮上說道。台積電將首次在台灣以外的地區建造先進的生產設施。台積電主要客戶的執行長都出席了典禮,包括蘋果的庫克( Tim Cook )與 AMD 的蘇姿丰( Lisa Su ),顯示他們支持在美國興建更多的晶片產能。「各位,美國的製造業回來了,」拜登表示,「美國的製造業回來了!」張忠謀偕同台積電現任執行長劉德音一起出席那場典禮。媒體採訪時,張忠謀提出了不太一樣的解讀。「全球化幾乎已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消失了。」他引用地緣政治變化來解釋,「很多人仍希望它們能回來, 1 但我認為它們不會回來了。」在晶片業,沒有人比張忠謀更瞭解正在發生的變化。他在德儀開啟職業生涯,當時德儀正專注為美軍製造微電子產品。 1960 年代,他曾領導晶片業在台灣等國建造組裝廠。「晶圓代工」模式正是張忠謀的發想,這種模式把晶片設計從製造分離出來,然後針對製程,建立了一家規模龐大又極其成功的公司。張忠謀比任何人更貼近那個把美中台緊密交織在一起的超複雜供應鏈樞紐,也更貼近那些扯斷供應鏈的軍備競賽與地緣政治競爭。拜登造訪亞利桑那州的同時,台積電也宣布將把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規模擴充為原來的三倍,達到 400 億美元,其中包括興建一座預定於2026 年導入 23 奈米製程的晶圓廠。在典禮上,張忠謀把在美國建立晶圓廠比喻成一個「夢」,但他對於在美設廠的前景 3 並不是一直那麼振奮。 2022  4 月,張忠謀受訪時表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是「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進行的,並直指:「決定當時,我已經退休了。 4 這個決定是由現任董事長做的。」張忠謀解釋,他對於亞利桑那州的明顯疑慮,源自於台積電以前在美國投資的經驗。 1997 年,張忠謀在華盛頓州設立一家名為 WaferTech 的小廠,結果令人失望。張忠謀回憶道:「剛開始的時候,工廠混亂到不行,意外頻傳。」他指出,即便是今天,該廠的成本也比台灣的同級工廠高出約 50 %。因此,張忠謀在 2022  4 月時曾表示,美國為了推動國內晶片製造所投注的任何心血,都將是「非常昂貴的徒勞行動」。他也很快補充道:「我是假設不會發生任何戰爭。坦白講,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那我認為美國要擔心的,不單只是晶片而已。」然而,美方對戰爭的擔憂正持續升溫。2022 年稍早,普丁發動大軍入侵烏克蘭,震驚了美國。數以萬計的俄軍湧入烏克蘭邊境,烏克蘭的城市被戰機轟炸,關鍵的基礎設施也被飛彈攻擊。許多人天真地以為歐洲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傳統戰爭。許多人認為俄羅斯的精英階層唯利是圖、沉迷於他們停泊在法國蔚藍海岸的遊艇,因此不會為了烏克蘭這個歐洲貧國而冒險發動戰爭。普丁竟然打著建立在歷史迷思上的激進民族主義,願意讓他的國家陷入血腥戰爭、讓俄國的經濟陷入痛苦的危機,此舉震驚了西方國家。以前大家以為世界上的獨裁者都是關注自身利益的理性政客。如今這種觀點開始失去說服力,或者說,至少不再那麼肯定。突然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盤算似乎變得更加危險。畢竟,中國的軍力持續壯大。人民解放軍正在測試令美國國防部大感意外的 6 高超音速飛彈,中國正在擴大核武庫的規模。 2022  8  3 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以往美國的國會議長亦曾訪台),拜會了台灣總統蔡英文與張忠謀。中國還為此發表尖刻的聲明,並發動了模擬封鎖台灣的軍事演習。據報導,張忠謀告訴裴洛西,美國重建國內晶圓代工業的努力 7 註定會失敗,但美國政府並不認同這番說法。在裴洛西訪台六天後,拜登總統簽署了國會以兩黨多數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提撥 520 億美元來激勵美國的晶片製造,同時撥出數百億美元投資未來的科學與研發。白宮發布新聞稿,承諾該法將「降低成本」、「創造就業」、「強化供應鏈」,這一切都掀起了許多討論。國會之所以通過這項法案,原因很簡單:在台灣與中國以外的地區提供額外的晶片產能,以防戰爭爆發。 520 億美元的政府激勵措施是吸引新投資的強烈誘因。美國商務部打算斥資 390 億美元,直接補貼晶片製造 —— 透過一系列的補助金與貸款擔保,抵銷建廠的巨額成本。此外,該法也提供逾 120 億美元的資金,設立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 National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enter )及其他促進晶片業研發的措施。除了這筆新資金以外,美國政府也祭出新招數。晶片法案中有一項條款規定,任何接受該法資助的公司,都不得投資中國的製造廠,只有低技術的晶片廠是例外。不僅包括三星、台積電等亞洲公司,也包括美光、英特爾等美國巨擘,多數主要的全球晶片製造商都在中國經營晶圓廠或組裝廠。所以美國政府等於是對這些晶片製造商施壓,要求他們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做出選擇。兩個月後的10  7 日,隨著拜登政府宣布對中國晶片業實施全面的出口管制,上述的壓力又加劇了。美方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的 GPU 晶片,也牽制中國的晶片製造力,阻止中國在 AI 領域的進步。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 Jake Sullivan )在宣布這項消息的幾週前做了一場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美方這樣做的目標,是為了在先進晶片的領域「盡量維持最大的領先優勢」。他表示:「我們以前是採取浮動法,也就是說,只需在技術上領先幾代,但現在的戰略環境已今非昔比。」訓練 AI 系統(如此一來,電腦才能發揮智慧,例如判斷四腳毛茸動物是貓還是狗)需要名為 GPU 的先進晶片。全球 GPU 設計的龍頭是美國的輝達( Nvidia ),AMD 緊追在後。中國也有幾家公司設計 GPU ,尤其是壁仞科技( Biren ),但相較於美國的競爭對手,它們的市場地位很小。這些晶片都必須以先進的工藝製造,這使得台積電與三星的晶圓廠成了關鍵的鎖喉點。美國新祭出的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國轉移超過某個技術門檻的 GPU ,所以阻止了輝達在中國銷售最先進的晶片,也阻止了壁仞把晶片交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再者,為了讓中國繼續依賴進口的先進晶片,拜登政府大幅擴大了出口管制,禁止出口美製 16 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製造設備到中國(台積電從 2013 年起開始生產這種晶片)。美國也對記憶體晶片設下類似的技術門檻。中國的主要晶片製造商,包括中芯國際(中國最大的邏輯晶片代工廠)及長江存儲(即將在 NAND 快閃記憶體領域,達到世界級的技術能力),如今在取得製造設備方面都面臨了巨大的挑戰。第三,製造晶片設備的中國公司,本來想像自己是 ASML 或應用材料公司( Applied Materials )的未來競爭對手,現在他們購買美國技術的能力也受到新的限制。此外,美國公民與綠卡持有者也禁止與某些中國半導體公司合作。由於曾留美深造或工作的中國晶片高管人數眾多,許多人都受到這項新限制的影響。《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發現,將有 43 名中國晶片公司的高管受到禁令的影響,較低階員工 9 受到衝擊的人數更多。如果沒有美國的專業知識或機台(例如沉積超薄膜材料的機器),中國在晶片製造方面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達到頂尖水準。〈晶片與科學法案〉與新的出口管制措施的結合,大幅加速了半導體供應鏈早已開始的分化,導致外資對中國晶片業的投資幾乎完全停滯。台積電、韓國 SK 海力士等仍在中國設廠的外國公司,如今若想把任何先進設備搬到自家的中國廠,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他們也必須避開〈晶片與科學法案〉設下的「護欄」。事實上,有好幾個國家正在討論限制對外投資(亦即管制中國晶片業投資的新規定),這又進一步阻止大家思考這方面的前景。此外,在晶片製程的下游,電子公司正在重組供應鏈。多年來,個人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製造商主要是受到可靠性與價格的影響。現在他們做投資決策時,也會考慮政治與安全問題。筆電與伺服器的製造商惠普( HP )正在探索以墨西哥作為替代中國的生產中心。與此同時,蘋果正把更多的 iPhone  AirPods MacBook 的組裝轉移到越南與印度。一些分析師估計,到 2025 年,可能會有四分之一的 iPhone 在中國以外生產,目前幾乎全都是在中國生產。最引人注目的是,據報導,戴爾( Dell )將在 2024 年以前逐步淘汰所有中國生產的晶片。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力成本,以及新冠清零政策所造成的破壞,導致企業開始變成只在中國製造技術較低的設備。不過,關鍵影響因素在於,這些公司與張忠謀不同,他們不太相信亞洲不會爆發戰爭。在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使半導體業者宣布設立新廠的消息暴增。台積電不是唯一宣布開設新廠的非美國公司。據報導,三星正考慮在德州建新廠。生產空白矽晶圓的台灣公司環球晶圓( GlobalWafers )正計畫在德州投資 50 億美元建新廠。 ASML 正在擴建康乃狄克州的製造廠。與此同時,美國晶片製造商也宣布了一系列建廠消息。美光承諾斥資 200 億美元在紐約建新廠,那裡離 IBM 歷史悠久的紐約州生產中心不遠,而 IBM 的生產中心也承諾斥資 200 億美元升級。英特爾也表示將在俄亥俄州的新廠做金額類似的投資。德儀、沃孚半導體( Wolfspeed )、格芯(GlobalFoundries )等其他晶片公司都有新的投資計畫。當然,這些新廠的設立不全然是〈晶片與科學法案〉催生的。有些新廠是本來就有的興建計畫。此外,承諾投資200 億美元的新聞稿,也不保證公司一定會投入那麼多資金。那些專案可能持續很多年,在那段期間,市場狀況可能改變,優先順位可能變動。不過,我們已經清楚看到〈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製造業激勵措施將促成更多的晶片製造產能。這讓其他擁有主要晶片業的國家感到緊張。歐盟也推出自己的晶片法案來因應,承諾提供數百億歐元的資金,但計畫的細節仍不明朗。韓國政府正在規劃一套新的稅賦優惠措施,以便與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競爭。日本政府成立一家新公司 Rapidus ,其商業模式很獨特,是以較小批量生產先進晶片。與此同時,台灣的政治辯論則是把焦點放在,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日本、其他地方的投資,會不會「掏空」台灣最關鍵的產業。然而,考慮到台積電的獨特能力,再加上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仍留在台灣,這種風險其實被誇大了。事實上,台灣晶片業面臨的最大威脅仍是中國。不止台灣的軍方必須擔心中國,台灣的晶片製造商也必須擔心中國。美國的出口管制,將在短期內阻止中國公司製造先進晶片。然而,中國擁有製造低階晶片所需的一切設備。此外,近年來,中國政府承諾向晶片業投入巨額資金,其中大部分的資金已用來建設低階晶片的產能。假設那些產能中有很多正式投產(雖然還不一定,但看起來很有可能),低階市場將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低階晶片過剩,對美國這樣的國家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晶片製造外移,美國生產的這類晶片本來就不多。然而,這會對台灣造成很大的影響。儘管台積電的收入大多來自最先進的生產節點,但生產 5 奈米或 3 奈米晶片的成本非常高。製造它們所需的一切設備與工廠都是全新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相較之下,台積電仍在生產 20 年前的「先進」晶片。那些晶片的生產設備是幾十年前購買的,因此套用會計術語來說,那些設備已經完全折舊。換句話說,台灣公司生產低階晶片的成本很低,因此銷售低階晶片的利潤很高。如果中國公司能靠政府補貼,以割喉價來搶占低階市場的一大部分,台灣的晶片製造商將淪為輸家。當然,中國政府不見得會持續在晶片業挹注上百億美元的資金。 2014 年左右,中國把晶片列為重點產業是政治決定,因此新的政治風向可能會導致中國政府改變重點產業。中國的補貼帶來了一些暫時的成果,例如中芯國際有先進的邏輯晶片生產;壁仞有卓越的GPU 設計。但如今,中國幾乎各大成果都遭到美國新的出口管制。這使得「中國推動半導體自給自足」這件事,對中國戰略目標的達成來說變得更加重要,但代價也更高。因此,目前籠罩晶片業的問題是,面對最近晶片戰的局勢升溫,中國將如何因應:是讓步,還是加碼?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誰是被害者》評論-愛之深,責之切

由曾經製作電影《紅衣小女孩》系列和電視劇《麻醉風暴》系列的瀚草影視主力製作的懸疑推理劇《誰是被害者》,4/30上架後迅速攻佔Netflix熱門排行榜第一名。在韓劇海中殺出重圍。

本劇大致收獲好評,不過我看完的感覺主要是覺得可惜。



(我也有錄一集podcast講評這部作品,內容跟這篇文章大概85%相同
收聽請點這裡 https://linktr.ee/nomoneyforthisbear
或是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面搜尋 "沒錢賺")

本劇有一個好的開始,第一集堪稱台劇改革創新之作。以我的觀點來看,第一集就是一部講中文的美劇。而且是娛樂商業美劇。

台劇長久以來有個問題就是道德包袱太重,動不動就要文以載道,好像不討論個社會議題就不夠有『深度』。其實拍好一部娛樂作品是很不容易的,台灣這幾年來除了一些新年賀歲片願意往這個方向嘗試,大部分還是在走黑暗、沈重議題的老路,真是個苦悶且不肯放過自己的社會。

不相信嗎?打開電視看看公視劇展,你會發現鏡頭顏色調性只有一種,就是暗。暗到靠北的暗,到底是哪個學校教出來的,全部都長一樣。 

不是議題沈重就是有人性、有追求,很多時候是惡意賣慘。毫無必要地硬是把角色設定成同性戀者或是跨性別者,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劇情,更多時候是在消費這個議題。

台劇一般就兩個極端,偶像劇那種就無腦娛樂(韓劇也差不多),男主角要多帥有多帥,女主角要多美有多美;劇情要多扯有多扯,女主角除了要會跌倒之外,還可以空降在北韓。另一個極端就是所謂「深刻寫實」,但角色際遇都偏慘,跟一般人的生活也脫節。我比較喜歡路線中間一點的。

《誰是被害者》就是稍微中間一點。它的主視覺畫面色調也是偏暗,但它是懸疑推理劇,所以這個做法是合理的。它有一定的社會議題探討(其實是太多了),但依然保有一定的娛樂能量,雖然我覺得到後面失衡了。我覺得可惜的理由就是因為它原本能為台劇開創全新的路線,最後卻又走回老路。

以下為了舉例說明所以微雷:

回來講第一集有多棒吧。EP.1 19:17-21:31 有一場兩分半的戲,我覺得堪稱教科書級別。許瑋甯飾演的新時報記者徐海茵外出回到總部大樓。這場戲怎麼設計的呢?徐海茵遲到,然後手裡還拿著她的標準備配 ——一杯咖啡,大剌剌地走進會議室坐下,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這時候另一名記者軒軒正在向作為主管的大澤哥報告,她有一條新聞想要爭取頭版標題。大澤對遲到的徐海茵完全沒有動怒,倒是軒軒被徐海茵開門的動作打斷,臉上擺明不悅,又帶有一點點畏懼的神情。徐海茵接著說她要追蘇可芸(第一名犧牲者)的案子,要大澤也幫她留一篇頭條。軒軒聽到這句,臉上的表情更難看了。徐海茵講完了這句起身就要走,大澤卻把她留下來,要其他人先離開。大澤接著說自己打算跳槽到另一家媒體新傳媒,而且要帶她一起過去。

以上這段我用文字敘述都覺得囉唆,劇中卻用寥寥無幾的對白,透過畫面講故事,快速又明確的讓觀眾認識兩個新角色,並且搞懂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大澤認可徐海茵的能力(所以跳槽才想帶上她),同時也可以忍受她的囂張跋扈。競爭者軒軒的能力也不錯,跟徐海茵之間有著緊繃的關係。

影片之所以要拍成影片,就是因為它有畫面,如果不好好利用畫面來呈現故事,只想靠對白敘事的話,那就沒有必要拍影片,去寫小說就好了。這場短短兩分半的戲裡面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到位,堪稱經典。

要說優點的地方還有很多,冷硬派笑點是其一。28:36的地方,有一個出乎意料的解剖室笑話,也是由鏡頭呈現。40:39張孝全飾演的亞斯伯格症鑑識官方毅任跟徐海茵講話講到一半,突然走開,徐海茵以為他要走了,在車裡大喊:「你要去哪裡啊?」方毅任回答:「我有開車。」然後走回自己的車旁。接著兩台車一前一後出發去現場。這種笑點風格在台劇也是少見的,可惜第一集以後基本上就沒了。

本劇的美劇風格在許多地方都有體現,首先光是開頭幾秒的空拍,台劇裡幾乎沒看過這種高架環狀馬路的空拍畫面,很有美國警匪片的感覺。從那一秒開始我就期待這部片會不一樣。

EP1 45:32 酒店後巷的那場戲,畫面和佈景超像美劇超級英雄的起源故事。
EP3 許瑋甯在莊炳耀家假訪談真調查的戲,讓觀眾擔心她有沒有被發現的部分,也是很美劇的拍法,尤其是那個開門的畫面。
EP3 28:25 預告片裡有出現的一幕,在工廠抓人的那一段,最後車子衝出來擋住,嫌犯撞上車門的拍法,也是美劇警匪片常見做法。

除此之外,本劇的道具製作之精良,也遠非一般台劇可比。我是在看到譽品建設那一段,才注意到道具組有多用心。譽品建設的招牌、辦公室裡牆上的海報,觀眾未必會注意到,但他們都沒有放過。

這是一部我會想要binge watch的作品。

-以下開始進入大雷,全雷,360度劇透,我預設你已經看完全劇-

看完第一集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驚艷與驚喜的。台灣竟然終於有一部這種節奏明快,懂得吊觀眾胃口,讓人想要接下去看劇情發展的商業片。商業片的一大重點是講究邏輯與合理性,這樣才能在維持一定的劇情進展速度下,保證觀眾能看懂。這點本劇在開頭處理得不錯,讓男女主角的接觸和合作建立的情節自然而不突兀。
(方毅任在第一起死亡案件的證物中發現失聯多年的女兒的指紋,便把證據藏起來然後私下查案這個設定寫得很好)

連環命案是刑偵劇、推理片常有的劇情。本劇出色的地方在於他玩出了新花樣。每一個死者都假扮成下一個死者的身份死去,這樣死者生前就能看到自己的遺願成真。這真的是很創新的設計。我在遺願這個設定還沒揭露前,想到兩個過去看過的設定:1.協助自殺 2.好幾組人分別有想殺的對象,為了擾亂警方搜查,所以交換殺害的目標。結果都不是,我很驚喜。

本劇共有三位主要角色,許瑋甯 飾演的徐海茵,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還有王識賢飾演的趙承寬,以下我會一個一個分析與評論:

徐海茵:
女主角是記者所以參與查案這種設定不算是非常創新,但徐海茵為了查案所以不斷假扮不同身分,包含歌迷、社工人員等的這個設定,為劇情增加了樂趣和喜感,演員也比較能發揮演技。我認為許瑋甯是三人之中表現最搶眼也是最好的,雖然主線劇情是在講方毅任和她女兒的故事,但徐海茵堪稱本劇的真主角。

這個角色在前期設定是一個不擇手段取得新聞的人,後來在自己的報導間接害死莊炳榮之後,深感後悔,這是一個很好的中期轉折,深入描寫了角色心境的轉變,增加了角色深度。

唯一令我覺得比較無謂的部分是交代家庭背景的片段,尤其媽媽和房東之間要不要買房子的那段不僅難懂而且演員表現生硬,就結果來說對劇情也沒什麼影響。三十萬隨便就被騙走了,結果徐海茵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三十萬元耶,就算不想報警,難道不會想找已經搭檔好幾集,同時也是警官的方毅任幫幫忙嗎?你家又不是很有錢。

這就是角色設定過度的問題,留到後面一起討論。

方毅任:
張孝全飾演亞斯伯格症鑑識官方毅任,演得很好。可是我覺得亞斯伯格症這個設定有點「太方便了」。亞斯伯格症患者是社交能力有障礙,可是應該還不到「話都說不清楚」的地步。他都娶得到老婆了,是會有多嚴重?當然,也可以解釋成他在整個事件中都心急如焚,所以更難控制自己。但還是很難解釋他時而正常時而像瘋子的表現。直到EP.7 48:26 他在海邊對女兒發表那番談話,才終於比較有感情了。以我個人的看法,讓他壓抑七集才爆發情感,第一次在觀眾面前呈現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點太久了。我覺得可以放他在第四或第五集的時候先跟徐海茵談心然後爆哭一次,這樣角色可能會更立體。或是說,會更自然一點。

趙承寬:
王識賢飾演的是一個暴躁的警察隊長,動不動就看到他在發飆。第一集就透露他有一個秘密,害我等了很久,結果到最後一集才用到這個伏筆。大概的故事是方毅任發現趙承寬涉嫌用偽造的證據要把某個犯人定罪,也因此兩人不合。故事的結尾趙承寬告訴方毅任,那個犯人以前殺死了自己的搭擋,犯過很多罪卻都因為證據不足一類的問題無法把他送進監獄,偽造證物也只是剛好而已,「你跟我之間沒有那麼不同。」這個設定也是美劇警匪片的超級老哏,先讓一個菜鳥覺得某個老鳥是dirty cop,後來才發現另有隱情。

我本來期待有別的發展,結果只是了結兩人的心結。我覺得這個設定玩得不夠好。硬要說功用就是讓我從第一集開始到第八集都在期待什麼時候會解釋這個伏筆,很「懸疑」。

王識賢是老資格的演員了,我本來期待他會演得最好,結果除了在造型上cos陳浩南,其他表現平平。劇中講話忽台忽中,語言混雜,用意為何?令人困惑。
EP.5 安排一段和家人互動的情節,卻沒有延伸,也沒補到什麼角色背景,也是令人困惑。

接下來補吐槽兩個角色:

江曉孟: 
方毅任的女兒江曉孟是個失敗的角色,她應該要讓觀眾能喜歡她,可憐她,同情她,但她就只是個臭臉中二青少女。沒有人喜歡這種角色,除了臭臉中二青少女觀眾。她應該要痛恨方毅任離開她們母子倆,但又弄什麼遺願案件,只為了引起老爸的注意力,就是個中二到不行的表現,實在是很煩。
要跳海就快跳,還要等一堆人來圍觀才要跳。跟那種跳樓求關注的人沒兩樣。要跳之前還要求「我要見方毅任」。啊明明你之前隨時可以去找他,偏不要,硬要當李雅均復仇的棋子,受人擺佈,實在是蠢。
跳之前唸了一大堆爸爸的經手過的案子,抱怨爸爸只顧著工作不理她。
根本就是超愛爸爸的嘛,不然怎麼可能記得起那些案件內容?

李雅均:
林心如飾演的李雅均是本劇最大的敗筆。其實到了EP5EP6,故事就差不多結束了,沒有什麼謎了,都解完了。李雅均和周洋的加入非常生硬,整部劇前半和後半的調性完全不同。前面節奏緊湊,精彩懸疑;後半進入感情路線,畫面經常接近靜止,一堆感情戲,還有大量說教,讓人想快轉跳過。
你想要賣給觀眾一個不正常的角色,但還是得讓觀眾能同理她的行為,不然就只是個瘋子。沒有人喜歡瘋子。李雅均喜歡周洋,想要實現他的「願望」,所以就...殺了他?沒有幾個人可以理解。而且劇中前半段明顯要誤導觀眾認為江曉孟是事件主謀,後半段突然跑出一個李雅均,基本上就是為了幫江曉夢背鍋,以至於最後父女團聚的結局可以完成。實在是生硬到不行。很多jump漫畫到了連載後期,會因為劇情需要突然加入之前完全沒有鋪陳的角色,例如《死亡筆記本》的魅上照,這種做法通常都沒好下場。

台灣很容易把浮誇當演技,林心如在警局發瘋的那場戲就是浮誇到不行,但一定有人會說這是演技。對這種人我無話可說。

接著我在每一集都找到一個不合理的地方,還有附timecode,可以重看一次,再看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EP.1 41:10 方毅任經由徐海茵介紹,才得以進入她女兒江曉夢曾經工作過的酒店調查,他把徐海茵趕走後在調查中情緒失控,最後被酒店保鑣扔出門外。問題是,酒店怎麼沒有先聯絡介紹人徐海茵?
EP.2 33:13
立委關說,怎麼直接在嫌疑人前面說
EP.3 21:21
誰會跟蹤別人然後把車停在前面啊
EP.4 49:43
沒道理你已經知道警察在外面等,你卻只會敲門,不打電話給趙承寬吧
EP.5 20:56
醫院這段真的太扯,問話的時候沒醫生在場、33:19重大刑案的嫌疑人病房裡沒警察看管
EP.6
大概是權宜之計 但是兩個女生搬動偷走成年男子屍體,還是有點難吧 51:18 前面說為了面子 後面手機丟快遞還不通緝啊?
EP.7 16:10
護理長完全不看新聞
EP.8
首先誰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林心如片頭突然一堆廣東話 3:44 自己已經連動都不能動,還敢檢舉啊?周洋就是那種當兵會打1985害全連被禁假的人

-大亂吐時間-

1.片頭的一小段過去畫面交代背景這個做法還不錯, Better Call Saul有大量運用這種手法。

2.我討厭中間大量插入的閃回畫面。

3.第三集蠟燭有點畫蛇添足。編劇聽到一定很不服氣,可是我覺得這種事後回現場祭拜/祈福點蠟燭的設定真的有點牽強,然後命案現場都沒人發現也是有點扯。


4.劉光勇的老婆超級煩的,讓我想到Breaking Bad裡面的White的老婆Skylar

5.EP2就說警方情報不能外洩,後面根本忘了這個設定一樣。

-fun facts觀察 -

1.裡面所有人髒話都罵得很不順XDD 警察、酒店保鑣都一樣。

2.角色抽菸比例莫名的高。除了方毅任之外幾乎每個人都在抽煙,我本來以為有什麼含義,後來發現好像也沒有。

3.故事背景模糊化,看不出發生在哪裡(拍攝畫面全都避開)。設計了平霖市這個虛構縣市,這點也是美劇常規做法。尤其是會死人的劇。

4.如果這是美劇,一定有親熱畫面,男女主角一定會突然莫名其妙就開始親起來。我個人覺得最適合插入這段的是在EP.6 他們兩人在安永護理之家假扮夫妻後。

5. EP6 26:54 劇組似乎心裡有某種價值判斷,遺願影片中那些人最後都看起來有點瘋狂

6.每一集播完都有大概五分鐘的製作人員訪談,我一開始沒發現。EP.4的訪談裡有提到,徐海茵去拜訪蘇可芸的媽媽前,特地把頭髮紮馬尾,形象比較親切一點,然後還把口紅擦掉。

7.我覺得許瑋甯勒索的警察小廖是個喜感不錯的配角,讓我想到無間道裡的杜汶澤。

-小細節-

1.方毅任一開始坐上徐海茵的車,都堅持坐在後座。一直到EP.6 46:57才第一次坐到前座,徐海茵還有點驚訝地看了他一眼。象徵兩人的信任關係提升。

2.徐海茵小時候爸爸帶著全家用汽車廢氣自殺,所以她車子窗戶一直都留一個縫,代表她內心的陰影。我本來很篤定想說這是細節。可是她有抽煙,也會在車子裡抽,所以開個窗也很合理吧?留給各位自行去判斷了。

-我自己的收穫-
運鏡這種東西除了coooool,也是讓觀眾不會那麼疲乏。
EP.2 50:51 許瑋甯看電視的畫面,絕非一般台劇會有的拍攝手法。

我原本寄望本片能貫徹美劇風格,拍出一部節奏爽快的娛樂台式美劇,可惜半途風格陡變,重回台劇「賺人熱淚」的老路。拍台式美劇絕對不是崇洋媚外,模仿和學習永遠是進步最好的方法。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事實證明,沒有人在乎你在唱什麼


今年初的時候,一名年僅18歲的中國網路歌手陳雪凝發佈了一首新歌《綠色》,迅速透過各平台竄紅,歌曲連結與歌詞如下:

https://youtu.be/WY6nQK7zbsk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說不痛苦那是假的
畢竟我的心也是肉做的
你離開時我心裡的彩虹
就變成灰色
說不心酸那是假的
如果我真的沒那麼愛過
愛著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世界都是黑色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愛我的話你都說
愛我的事你不做
我卻把甜言蜜語當做你愛我的軀殼
你的悲傷難過我不參破
我也會把曾經的且過當施捨
不去計較你太多
從此你在我心裡只剩綠色
說很快活那是假的
你的名字依然那麼深刻
每個字都刺穿我的心臟
那鮮明的痛是紅色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愛我的話你都說
愛我的事你不做
我卻把甜言蜜語當做你愛我的軀殼
你的悲傷難過我不參破
我也會把曾經的且過當施捨
不去計較你太多
從此你在我心裡只剩綠色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愛我的話你都說 愛我的事你不做
我卻把甜言蜜語當做你愛我的軀殼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愛我的話你都說
愛我的事你不做
我卻把甜言蜜語當做你愛我的軀殼
你的悲傷難過我不參破
我也會把曾經的且過當施捨
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
我怎會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愛我的話你都說
愛我的事你不做
我卻把甜言蜜語當做你愛我的軀殼

這首歌的旋律非常有記憶點,再配上歌手獨特的唱腔與咬字,加起來就是非常洗腦。

作為一個完全沒有音樂學理素養的人,我原本以為自己會喜歡/迷上一首歌,歌詞必然佔了一半以上的因素。但細看了這首歌的歌詞我才發現,這不見得是真的。

我在這裡並不想深度分析這首歌的內容,我只想點出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這首歌根本不知道在寫什麼。

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出這首歌是在寫感情糾葛,但除此之外,我們能看出得就不多了。我們看得出來女生對對方多有埋怨,但並沒有明確指出對方犯過什麼錯。第一句「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比起怪罪,更像是在撒嬌。

整首歌的標題-綠色,是更加地曖昧不明。歌中除了綠色,還出現過灰色、黑色、紅色共四色。如果把彩虹也算進去,那就是五色(或九色)。相較於黑色、灰色在傳統上有其代表意義(灰暗、不幸、憂鬱),作者選用綠色這個沒有明確意涵的顏色,可以說是創舉,但也讓聽者難以領略。評論家和文青們磨刀霍霍,準備引經據典,大發議論。

我也聯想到了一首經典歌,那就是coldplay的Yellow。我大學的時候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也是深深地被吸引。Yellow的歌詞用字不難,但我卻看不懂。我也搜尋過網路上的歌詞翻譯,有人說Yellow有憂鬱或膽小的意思,我還是覺得怪怪的。歌詞如下:

https://youtu.be/yKNxeF4KMsY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everything you do
Yeah they were all yellow
I came along
I wrote a song for you
And all the things you do
And it was called "Yellow"
So then I took my turn
Oh what a thing to have done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You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so
You know I love you so
I swam across
I jumped across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Cause you were all yellow
I drew a line
I drew a line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you know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It's true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you do

新歌不斷推出,這件事我漸漸也忘了。直到三四年前,我無意在B.C.&Lowy的翻譯頻道看到這個影片:

http://forgetfulbc.blogspot.com/2017/11/yellow.html?m=1

Coldplay的主唱在訪談中回答Yellow的意義:其實就是沒有意義。他還說,多年以來,每次被問到這首歌的意義,他都會視當時的情況(是誰訪問他、態度如何)隨口編造一個說法,以便快點跳到下一個問題。(I love this guy.)

wiki上有更多細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Yellow_(Coldplay_song)

巧合的是,綠色和Yellow兩首都是標題為顏色的熱門歌曲,而顏色在其中的意義,都是曖昧不明。多年後,我們終於知道了Yellow沒有意義,但我們會因此而不愛這首歌了嗎?事實上我更愛了。至於綠色呢?我猜也是沒有意義的,就像Chris說的”it’s more like a feeling than a meaning.”

當人們真的想要表達他的意思的時候,他們自然會選擇別人聽得懂的表達方式。

其他的時候,就不用去猜了吧。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抱怨的真相



抱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負面的行為。無數的職場文都會告訴你,不要抱怨。前輩也會告訴你「這樣做對你沒有好處。」

事實上是,抱怨本身就是好處,因為講完了你會比較爽。我媽也不喜歡聽我抱怨,但是有天她回家的時候,碎碎念了大概有十分鐘,因為愚蠢的鄰居亂按電梯鍵,害她被電梯夾到。我們每個人遇到事情,尤其是這種突發事件的時候(ex.被穿高跟鞋的路人踩到腳),其實都會抱怨。那為什麼要歧視抱怨的人呢?

再來,抱怨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要好好抱怨一件事情,如果是職場發生的事首先你就必須解決你和抱怨對象資訊落差的問題。如果你們同屬一個領域,那還比較容易,不然你可能連一堆簡稱或術語都聽不懂。(以醫界來說,因為有了柯P,所以大家比較知道什麼是P;那Young V你知道是什麼嗎?不知道的人可以google)要好好地抱怨,其難度與複雜度不下於一場準備完整的presentation。你需要良好的組織,才能好好地表達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能力,跟一個優秀的作家兼演說者是差不多的。

承上,其實大部分的人抱怨的時候,都已經想完了所有的可能解決方案。就是因為沒有辦法了,所以才會抱怨。當然,受限於個人資質與經歷,有時候的確會有自己沒想到的方法,而別人或前輩能想到。但這種機率是微乎其微的。通常在別人抱怨的時候給建議,更像是在質疑別人的能力不足,想不到你想出的方案。但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他/她都已經想到過了,而且還想完了行不通的理由。
(至於it‘s not about nail的問題,本人暫時沒有解決辦法⋯ )




再來是文化的問題。亞洲人有什麼問題,傾向於不起衝突,表面堆笑,心裡咒罵,然後回家再跟家人朋友抱怨。於是真的該聽到抱怨的人沒有聽到,都是家人朋友在受苦。這可能也是抱怨行為形象負面的原因。

最後,社群媒體在許多心理學團隊研究裡,早就被證實有報喜不報憂的問題,長期使用更會造成「比不上別人」的自卑心理。因為上面都是美食、旅遊的照片,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單調乏味。在這種情況之下,抱怨文簡直就像是一股清流,打破美好的假象,讓大家知道生活沒有那麼美好,別人遇到的你也可能會遇到。

所以,我在此呼籲眾人洗刷抱怨的污名,正視抱怨的重要與必要性。


我們凡事求一個圓。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文青市場的終南捷徑

系統提醒我有一段時間沒發廢言了,所以來講一些可能起爭議的話。
最近很多人在轉9m88。她是一位正要/或已經發專輯的樂壇新人,藝名很獨特,曲風也很獨特。
我聽過幾首之後不怎麼感興趣,但我跟她也無冤無仇,沒有要黑她的意思。我只是從她最近大量的網路曝光得到一些感想。
我發現從文青市場下手是一條成功率很高的終南捷徑。
因為文青/假文青是一群很浮動且永遠對現況不滿足的人,反應在對作品的品味上,就是他們永遠在尋找下一個超好聽/超美/超感人的作品,用白話講就是喜新厭舊。
雖然也不乏在文青界長期坐擁大量支持者的創作歌手(一定要創作歌手,只會唱歌是不行的,文青覺得只會唱歌的人沒有「才華」),比方陳綺貞,但她也算老人了。而對文青而言,基本上不存在所謂的前輩宗師。學古典音樂的人應該必學巴哈莫札特,作流行音樂的人可能都研究過羅大佑張學友,但現在問作文青音樂的人喜不喜歡陳綺貞?最可能得到的答案是皺起眉頭,吐出一口煙,「她的東西我沒有很愛耶。我比較喜歡____。」空格裡請填上一個外國獨立樂團的名字,最好是歐洲的。
文青要的是與眾不同的感覺。他們要的是小眾的群體優越感,他們不相信集體智慧(菁英主義也不相信集體智慧,所以兩者之間偶爾會有交集,但菁英很快就會覺得文青只會講幹話,啥事都幹不成,最後不歡而散)。看過一位PTT網友分享他追日本地下女偶像的經驗,「我都追不紅的,紅了就換追下一個。」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這麽做的理由,但就是有這麽一群人在做這著這麽樣的事。
文青同時是具有攻擊性的。他們會瘋狂的傳教。當某個人在圈內爆紅的時候,他們以不知道此人此事為恥。這有點像前陣子hiphop圈出過的一首《陷阱妹trap bae》在嘲諷很多跟風hiphop迷妹一樣。這些人拚命在社群網站上轉發自己偶像的發文,穿著打扮也都意圖融入圈內文化,但從根本上就不理解內涵。
文青瘋狂地幫自己的偶像宣傳,這個人的名聲就會溢出到圈外。在一個華語流行音樂界如此衰微的時代,這種免費積極的宣傳是無比重要的。我也是因此而知道9m88。
這種低調小眾的路線,甚至也頗受金曲獎的青睞。藝術獎項一向喜歡鼓勵小眾藝術家,這點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頒獎結果難免與一般民眾預測大不相同,這也難怪周杰倫當年數度入圍卻都鎩羽而歸後,寫下《外婆》這首歌表達不滿。
不論有沒有得獎,這些受到文青關注的藝人,可以快速獲得(尤其是網路)曝光。當然,你爸媽是不會聽過的,但當報紙和電視新聞開始報導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了(別忘了記者最喜歡上網抄新聞)。
等他們成功登上主流媒體之後,對文青來說,他們就太「大眾」了。於是,他們會快速轉進下一個默默無聞,有特色的新人。而轉型成功的前文青最愛藝人,則開始推出更符合一般大眾審美標準的流行歌曲,完成了從地下到主流的轉換。畢竟,誰想要一輩子待在地下呢?
文青們聽到新歌,更加覺得,還好「我早就不聽OOO了。」「現在我都聽XXX。」說著又吐出一個煙圈。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寄生上流(Parasite)-Shameless+Panic Room+盲探

第一次知道《寄生上流》,是因為去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赤手登峰》開場前的電影預告,當時我和朋友的一致觀點是:看起來很有趣,但好像未必需要進電影院看。

沒多久,《寄生上流》就在坎城拿了金棕櫚獎,在台灣也立刻引起注意並引爆口碑,所以最終我還是被同一個朋友找去看了。

看完之後我還是維持原本的看法:這的確不是一部非進電影院看不可的電影。

先解釋一下我對一部電影需不需要進電影院看的看法:基本上跟電影好壞無關,而是跟類型有關。大場面、重音效、導演或製作人是麥可貝的電影,就必須要進電影院看;而且不進電影院看的話,你可能會看不下去。

至於懸疑片、驚悚片、愛情片或是溫馨感人家庭片,在家裡看的感覺甚至可能比在電影院裡看的感覺更好。

回到《寄生上流》這部電影,我去看之前對它的了解就只有預告片的內容,而且還是它得獎前的預告片內容。就我記憶所及,故事大綱就是窮困的一家人詐欺有錢人的喜劇。結果我看完出來,查威秀影城網站上對《寄生上流》這部電影的分類標籤是:懸疑、驚悚、劇情。

感覺我完全被詐欺啊。

這可能也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因為我懷抱著看犯罪喜劇的心情進電影院,結果滿頭問號地出來。

電影前半段就跟我預期的一樣,觀眾也都笑得很大聲。主角一家四口全無正經職業,住在首爾的半地下房子裡。兒子基宇是重考四年失敗的大學重考生,在一個學長介紹之下,假冒名校大學生到一個有錢IT社長家中擔任社長女兒的高中英文家教。這個工作本來是學長的,但學長要去國外留學,所以轉介給基宇。至於為什麼要轉介給甚至不是大學生的基宇,而不是介紹自己大學的任何一個同學?答案是因為學長其實喜歡IT社長的女兒多蕙,打算等她上了大學後就要跟她提出交往,所以不想讓她接觸到其他男生,以免節外生枝。而萬年重考生基宇在學長眼中,則是完全沒有威脅性。
這段我認為寫得非常好,也是優秀的劇本和平庸的劇本之間的差別。因為它不僅合理地解釋了劇情,還順帶暗示了家境能出國留學的學長和他所代表的階級,對基宇和他家人的階級,那種淡淡的輕視。

(從邏輯上來看,學長默許甚至要求基宇假扮名校大學生來接下這個工作,也就是說,社長女兒多蕙會真的以為基宇是學經歷不輸學長的優秀青年。在這個情境之下,學長口中說的「基宇你就完全沒問題了。」除了考量基宇跟自己之間的「兄弟義氣」之外,可能也是覺得基宇自慚形穢,或壓根就是瞧不起他。配上電影中學長說話時的表情,有點慎思極恐的味道。)


這邊我要嚴厲批評一下台灣編劇和觀眾。以上述劇情為例,我在看電影當下,聽到學長要找基宇代替他去當家教的時候,腦中真的就很自然地質疑,為什麼他不找他的大學同學去?我在大學時也當過家教,也是代替同學去的。這是很真實的描寫,而相對之下,找一個重考生去冒充大學生,則是異於常理。但台灣的觀眾長期以來「嚴以律友,寬以待人」,當我質疑時,往往得到「啊不用那麼認真啦」、「劇情需要嘛」等回覆。至於台灣的編劇呢?我相信他們想出來學長不能繼續當家教的理由,第一名一定是出車禍。


然後學長正要去上課,所以路過的基宇就臨時被叫去替代。「巧合」就是理由。


有沒有覺得很有既視感?


你看的台劇裡就是一堆這種垃圾。


基宇成功地通過試教,取得家教工作的同時,也順便取得社長女兒的芳心。這速度之快不禁讓人懷疑,學長是不是一直以來都是一廂情願?


多蕙有一個弟弟多頌,他媽媽正在替他找美術家教。基宇聽到靈機一動,說自己認識一個美術系的學生,可以幫忙介紹。於是他就把自己考不上美術學校的妹妹基婷帶來了。基宇把她說成留學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美術系學生,所以社長下班回家的時候遇到基婷,還特地用英文對答了幾句,估計有點試探的意味。(這算是細節,但我只看過一遍電影,也可能記憶有誤)


社長請自己的司機送基婷回家,基婷不能帶司機回自己那個貧窮地段的半地下房子,這樣跟自己留學美國的背景設定不符,所以要司機送自己到某個車站就好。司機堅持要送基婷回到家,於是基婷有點發火地回答自己跟不存在的男朋友約在車站。司機是否受社長指示要持續試探,還是對於老闆交辦的工作使命必達,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部電影真的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基婷在車上心生一計,把自己的內褲偷偷脫下,塞在了副駕駛座背後的置物袋裡。於是隔天社長坐車時發現了內褲,以為是司機在自己車上與其他女人發生關係,覺得很噁心。他回到家後和老婆商討這件事,還作了推理:「一般來說內褲不可能忘了穿走,我懷疑那個女子的狀況。」據此懷疑司機還持有毒品。於是最後兩人商議,「找一個理由低調地開除他。」


基婷於是介紹了自己的爸爸基澤來接替社長的司機,宣稱他是有三十年經驗的老司機,原本受僱於自己大伯,但大伯調職到芝加哥去了。

最後,基宇、基婷和基澤聯手,利用老管家雯光對水蜜桃過敏的弱點,讓社長太太誤以為雯光隱瞞自己有肺結核的病情,成功讓她也被「低調地開除。」

於是最後一家人中的爸爸基澤,當上了社長的司機;媽媽忠淑取代老管家雯光,直接住進社長家中;基宇是社長女兒的英文家教,同時兩人暗有私情;基婷則是社長兒子的美術家教。所謂「寄生上流」,描寫得頗為到位。

電影看到這裡,我幾乎就要宣布,這部就是年度最佳電影。結果劇情接著直轉直下。

兒子多頌生日,社長帶全家人出去露營。現在回想露營這個設定可能也下過功夫。如果是去遊樂園慶生的話,多半還會叫爸爸基澤當司機載全家人去,但露營這種比較私密的家族活動,排除司機這種外人也很合理。
主角一家人終於盼到了社長一家人全都不在的情況,於是所有人聚集在社長家中,喝酒吃零食,小小慶功一番。爸爸基澤突然說了一句:「不知道之前的司機找到新工作了沒?」基婷沒好氣地回話:「我們還是先擔心自己吧!」這裡應該可以視為基澤的良心不安,同時也是他們一家人現在身處好宅,飲酒作樂,衣食無缺的情況下,於是有了擔心別人的念頭。對應到忠淑的台詞:「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點出了本片的一部分主旨。

窗外正下著大雨,這時候突然有人按門鈴。當他們一家人聚集在社長家時,我就心想,社長他們一定會中途折返,產生劇情張力。結果透過監視畫面一看,在門口的竟然是老管家雯光。


那個瞬間,整部片的風格和基調就變了。雯光蓬頭垢面,又全身濕透,與她之前還在家中服務時的專業形象形成極大反差。她說自己有東西放在地下室,想進去拿。


主角一家人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還是讓她進門。三個不該在這裡的人躲起來,讓新任管家媽媽忠淑去迎接這位前管家。雯光一進門就直奔地下室,忠淑等了一陣子也不見她上來,於是跟了下去。結果在櫃子後面竟然有一道密門,我他媽當時以為自己看的是柯南。


密門通往地底再下一層,裡面各種生活用具應有盡有,一張床上還躺著一個男人!


雯光一邊餵食這名男人一邊向忠淑解釋這人是她丈夫,已經在這裡住了四年。她被開除之後就沒人再幫他送食物了。雯光掏出一點很少的錢,請求忠淑讓他丈夫繼續住在這裡,並每隔一兩個禮拜就送一點食物來給他。


OK,就是這個moment,讓我前面稱讚編劇的話感覺都被打臉。


家裡有密室可以接受。裡面藏著一個人,勉強也可以接受。但他為什麼要一直住在這裡?沒有真的合理的解釋。雯光之前作為管家,是一直住在這棟房子裡的,從前主人,名建築師(or藝術家)南宮賢子老師搬去歐洲前,就一直住在這裡。稍後出現的回憶畫面中,有雯光和丈夫兩人在屋中一樓看著院子的畫面,這到底是雯光同樣趁著主人不在,把家人帶進豪宅裡享樂,還是兩人其實本來就在宮賢子的允許之下一起住在這棟屋子裡,不得而知。宮賢子或現任主人社長給的薪水待遇如何,也不得而知,但以主角一家人對四份薪水滿意的反應來看,應該不會少到哪去。管家這樣一份正職工作,會沒辦法在外面租一間房子嗎?像主角他們家一樣住半地下房子也行啊。


雯光有提到因為債主追債已經追了四年還不放棄,所以躲在這裡。這個理由說能接受也勉強能接受,但其實大大不通。你在供你吃住的主人家裡藏了一個隨時可能會害你丟掉飯碗的未爆彈,還不如在像主角家那樣的窮人社區租一間小套房,深居簡出,一樣不會被債主發現。話又說回來,如果債主真的這麼神通廣大,找不到你丈夫,還不會找到你嗎?


影片中作為伏筆,經由社長之口提過「前一個管家什麼都好,就是吃得太多。」暗示了她會偷食物去給密室中的丈夫。但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管家這個工作是管飯的,所以雯光四年以來吃住都不用錢,還有薪水,到底怎麼可以把自己弄到一貧如洗,然後欠債還還不清?

我認為這個設定無論如何是不容易解釋過去的,很明顯是為了劇情需要。


回到劇情,忠淑跟我一樣感覺很WHAT,一口回絕雯光的請求,說自己要打電話報警。這時候躲在樓梯上偷聽的主角家餘下三人一時站立不穩,通通滾下樓梯,被雯光看見。雯光一眼就認出兩位家教老師和司機,然後瞬間猜出他們的詐欺行為。於是接下來陷入一場混戰,中間還穿插了因為大雨,社長一家人要提前回來的高潮情節。最後爸爸基澤把雯光丈夫綁了起來,並即時把他們夫婦都關在密室裡。雯光要爬上一樓時被忠淑一腳踹回地下密室,腦部重傷。


這邊有一段我全劇最不滿意的部分:爸爸基澤和雯光丈夫有了談話的機會,然而雯光丈夫給人感覺就像一個瘋子。他說了很多自己很適應地底的生活一類的發言,還在牆上貼了很多IT社長的剪報,表示自己很崇拜與感謝社長,有點「感謝社長賜我吃賜我穿」的感覺。最最奇妙的一幕來了,這個地底密室的牆壁上有一個按鈕,不知道出於什麼理由,竟然是控制這棟屋子進門來的一盞「感應燈」。雯光丈夫聽到社長走進家門,因為雙手被綁無法施展,於是用頭開始猛烈的撞擊那個按鈕,嘴裡並大喊:「謝謝社長!」燈光開始不斷閃爍,社長夫人看到說了一句:「那個感應燈又壞了。」爸爸基澤驚訝地問雯光丈夫:「社長每天回來你都這樣做?」雯光丈夫回答是。所以又不能確定那盞燈到底是感應燈還是雯光丈夫操縱燈了。這部片的編劇真的很喜歡玩這種未必有深刻意義的小謎團。


雯光丈夫隨後解釋,他敲擊燈光並不是亂打,而是摩斯密碼。同時他知道社長兒子多頌是童軍,所以認為他能看得懂。


嗯但觀眾卻看不懂。你在傳遞的內容是「謝謝社長」嗎?如果多頌真的發現了,那你藏在地下密室的事不就更容易被發現了嗎?整個就是一團糟。


社長一家回來得太突然,主角一家人來不及逃出。於是只好由媽媽忠淑去敷衍一番,等社長一家人睡著後再離開。結果壽星多頌硬是不安份,非要在大雨中在庭院裡搭帳篷。這裡又有一句帶點調侃的台詞,社長問夫人:「這帳篷應該防水吧。」夫人說:「美國買的,應該沒問題吧。」兩人擔心會有意外,所以決定睡在客廳沙發上,一邊可以看著兒子的帳篷。


接下來又是一段令人困惑的內容。以我對韓國電影的了解,只能說情慾鏡頭是韓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特色,而且尺度通常都蠻大的。於是夫妻倆就在沙發上摸了起來。這段對於劇情的需要我怎麼想都覺得不是必要,只是提供了一句台詞:「你穿上之前那件廉價內褲(基婷的)我會更興奮。」但這邊如果要解釋成上流階層的人對下流階層的人使用的廉價物品有一種病態的喜好,我覺得也是過度解讀。另外一句重要的多的台詞是社長說:「怎麼有金司機的味道?」


因為篇幅關係我前面沒有提到。社長一直覺得爸爸基澤身上有一種味道,而且他們在兩位家教身上也有聞到一樣的臭味。這倒是很明顯的譬喻,一方面是指他們住的窮人社區有一種洗不掉的異味,一方面就是暗指階級的不同。


社長會聞到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爸爸基澤和兒子女兒三人就正躲在客廳的桌子底下。等社長夫婦兩人終於睡著,三個人就在大雨中一路狂奔回家。到家時發現半地下房子已經被水淹沒,搶救了一些東西後,社區民眾只好集合到體育館裡打地鋪。這時基宇問爸爸:「你剛說你有計畫,是什麼計畫?」爸爸回答:「最好的計畫就是沒有計畫,沒有計畫就不會失敗。」這段也寫得不錯,我自己的解讀是,這就是低下階層遇到的困境,他們凡事都沒有計畫,甚至有點引以為豪,但這正是持續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還包含父親想在孩子面前故作堅強這點,也有很多可以討論,但我們暫且先帶過。


隔天基婷接到了社長夫人的電話。原來是他們決定在家裡辦臨時慶生會,代替昨晚錯過的露營。於是兩個家教老師都被邀請,司機爸爸也被叫去載夫人去採買用品。看到這裡時我心裡有懷疑,他們家昨晚被水淹沒,到底哪來的乾淨衣服可以換?但算了就先跳過。


爸爸基澤從昨晚聽到社長提到自己的味道之後就臉色凝重,看不出來是生氣或沮喪。社長要求他戴上多頌喜歡的印地安人頭飾,自己也戴著,說等一下我們兩個衝出去假裝搶蛋糕,然後讓多頌打敗我們,逗小孩玩。基澤還是一臉有心事的樣子,社長於是動怒,冷冷地說:「金司機,今天既然我們也都會付加班費了,就請你把這當作工作好好做吧。」


大家都在庭院裡吃喝說笑,基宇跟多蕙在樓上的房間內親嘴。但基宇顯然很在意被關在地底下的前管家夫婦,於是他甩開多蕙,決意到地下密室一探究竟。這時,他從包裡拿出了一塊當初學長來找他時送給他們家的石頭擺飾。當時學長的說法是:「這塊石頭能帶來財富和好運喔。」而從那之後,他們全家就都找到工作了,所以基宇大概多少有點相信吧。昨晚水災的時候也有搶救它。


基宇開了密室的門,結果又一次不小心,把石頭跌了下去,暴露了自己的到來,結果雯光丈夫掙脫了綁縛「從地心竄出」,抄起石頭,往基宇腦袋敲了下去,登時血流滿地。這裡我看到的時候感到一陣好笑,因為主角地上的血是留了一大灘,但臉一點事也沒有,大概是太帥了,拒絕髒污。

雯光丈夫到了一樓,抄起廚房裡的刀子,一心要殺忠淑。原來雯光重傷已死,她丈夫昨晚夜裡拼命用那盞「感應燈」要傳出HELP的摩斯密碼求救,結果在院子裡的多頌真的注意到了,但也沒有什麼動作。


雯光丈夫一刀捅到了正端著蛋糕的基婷,忠淑用烤肉叉擊倒了雯光丈夫,基澤拼命想按住基婷身上的傷口。多頌一看到雯光丈夫就暈倒了。原來他一年級時的生日晚上,半夜起來偷吃蛋糕的時候,就看到了出來偷食物的雯光丈夫,從此有了陰影。所以他的畫作裡有一個看起來非常瘋狂的人像。這前面也都有伏筆,但我跳過了沒說。我想說的是——所以我就說這個房子裡藏人的設定根本不合理嘛!超容易被發現的好嗎!


這時候社長對著基澤吼著要開車送兒子多頌去醫院,但基澤看著自己倒在地上的女兒,沒有反應。於是社長命令他把車鑰匙交出來,他要自己開車去,基澤順從地把車鑰匙拋向社長,結果鑰匙掉在地上,被倒在地上的雯光丈夫蓋住。


社長蹲下來翻開雯光丈夫要撿鑰匙,結果,他又聞到了一股臭味,屬於低下階層特有的臭味。他下意識地去掩鼻子。


這時爸爸基澤突然爆發了,他拿起刀子,刺向了社長。眾人一陣驚慌之中,基澤消失地無影無蹤。


三個月後,基宇在醫院醒來,開始會不由自主地一陣亂笑。醫生解釋,腦部開完刀後可能會有這種症狀。基婷當天就死去了。媽媽忠淑和基宇都獲判緩刑;社長死了,殺人的爸爸基澤還是不知道在哪裡。


某天基宇到了山上,看著那棟已經又換了主人的豪宅,突然發現有一盞燈不斷閃爍。用摩斯密碼解讀之後,發現原來爸爸躲在密室裡。


最後基宇幻想著哪天能賺到足夠的錢,買下豪宅,到時候爸爸就只要從地下走上地面,就可以了。


全片劇情大致如此。

我想說的是,這部片裡有很多作品的既視感:
無業而招搖撞騙的一家人立刻讓我想到電視劇無恥之徒Shameless(有英國版和美國版)
豪宅內有密室立刻讓我想起顫慄空間Panic Room
突如其來的劇情轉折與缺乏伏筆突然出現的瘋狂男子,則讓我想到香港電影盲探

Shameless裡的一家人比起《寄生上流》裡的一家人更加下流,更加沒有道德底線,但他們同時都是可愛的,所作所為受到觀眾的包容與諒解。


(Shameless影集的開頭畫面頗能說明這部作品的基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FzoaZS7T8)

從雯光在大雨中按電鈴起,整部作品的走向全然變調。我在這裡想起了泰國2017大熱的電影《
模犯》。一部以輕喜劇犯罪情節開頭的電影,在前半段往往帶著點不現實的歡快,但在結尾時必然會給予主角們適當的懲罰,讓他們知道做過的壞事還是得付出代價,使電影的教育意義與主旨得以發揮。相對來說,幾乎完全不用付出代價的喜劇犯罪電影,比如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系列,則是將被害人營造出壞人的形象,使得主角們反而有了類似羅賓漢的光環,這是另一種作法,但這裡暫且不提。

在《寄生上流》裡,社長一家人明顯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惡事,所以羅賓漢的方法是不成立的。因此,主角一家人必然得付出某種代價,可是這個代價,竟然是由一個前管家隱藏在家中秘密來引爆、引發,我覺得對觀眾來說,在情緒上不是很容易接受的。我在這裡想起了香港電影《盲探》。


《盲探》是一部我非常非常喜愛,但偏偏又小爛尾的片子。故事講述雙眼失明的前警探莊士敦,如何在一名女警協助下破了奇案。這部片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中間插入了一個精神病患殺人魔的情節,先前並無鋪墊,最後又發現其實跟故事主軸並無多大關係。這種突如其來又沒來由結束的情節,給人很重的刻意感,類似於所謂的匠氣。


但是我換位思考,如果故事真的如我預料,是社長一家臨時返家,導致主角一家人或至少其中一人被拆穿,隨後悔改的情節,或許又過於落入俗套。總而言之,編劇真的是很難的。


爸爸最後捅死了社長這一段,也是我沒把握該如何解讀的情節。除了味道與階級這件事透露出他的不滿以外,看見自己的女兒倒在血泊中,對方卻無動於衷,可能也是他憤怒的原因,但這段我認為電影或許為了畫面的呈現,選擇不給爸爸加台詞,削弱了這種解讀的可能。如果他能大吼兩聲,講個幾句指責社長的話,能讓這段張力更飽滿,但同時也跟影片最後十幾分鐘內營造的那股緩慢的不安感不符。


從電影的英文名Parasite,也就是寄生蟲來看,電影的主旨應該還是傾向譴責主角一家人的行為的。而前管家雯光與她丈夫,也算是一種寄生蟲。弱者天生是受人同情的,但最後弱者殺了社會地位上的強者,然後遁入地下。伴隨著如那顆奇石的那麼些隱喻,使得整部電影的寓意跟密室底下一樣昏暗不明。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撇除劇情,電影的攝影畫面和質量方面都堪稱一流,直接甩台灣好幾條街。我大概是從2017年以後比較開始關注韓國電影,那時候看的是基澤爸爸的演員宋康昊主演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也推薦各位去看。演員的表現也非常傑出,尤其是主角一家人。我對社長夫人的表演也非常驚艷,感覺她演活了將全部心力放在關心小孩教育、健康,並且擔心老公因為任何一點小事生氣的貴婦形象。


我雖然不太喜歡評分,但為了做個紀錄,還是試著來為每部作品給個分數。


《寄生上流》:83/100


短評:能引起思考與討論,但看完不怎麼舒服。



補充資料:

《寄生上流》裡韓國人才懂的梗:傳統豪宅、半地下、愛國歌、司機食堂(無劇透)

這篇文章由一位住在韓國的台灣人寫成,還附有影片介紹,非常推薦一讀。我等著看有多少「評論家」要硬扯半地下房子與斜坡上的豪宅之間的對比。廢話,當然是對比,但是是首爾本來就有的特色,不是自己硬要加的好嗎?



最後的最後,我只想說



學長你到底去哪了?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猛毒Venom-


去年「引起話題」的猛毒Venom上架台灣Netflix了!
作為Sony版超級英雄宇宙第一部作品的猛毒,在去年繳出高票房但褒貶不一的評價,使得第二部作品的前途不明。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你是Tom Hardy fan,那這部就非常適合你看,因為基本上整部電影就是靠他跟綠幕前的空氣講話撐起來的。
根據報導,Tom Hardy表示他最喜歡的內容在上映時都被剪掉了,其中包含許多血腥暴力的鏡頭。
看來這又是一個出資方對於老少咸宜還是忠於原著之間的抉擇。雖然市場上已經有死侍這種限制級電影依然大賣的前例,但Sony顯然還是非常擔心,所以猛毒在原作中的嗜血殘暴,在電影裡只好全部收起來。
拍太黑暗被酸,不夠暴力觀眾也不滿,超級英雄電影真的很難拍。
還是學Marvel講笑話好了,畢竟應該沒有人不喜歡笑話吧?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


警告:⚡️⚡️⚡️有雷/文長⚡️⚡️⚡️

不知道為什麼這部Marvel大作似乎不怎麼受歡迎,在國外的權威(?)影評網站rotten tomatoes上,本片分數從影評人優先觀賞完給出的84分,一路降到昨晚的79分,今天才拉回80分。一般觀眾給出的分數更是不及格的58分。
我推測有以下幾個因素,以及為什麼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大問題的理由:

1.期望過高
對我來說這部就是一個月後的Avenger 4的鋪墊,所以打從一開始就幾乎沒什麼期待,看完反而覺得驚喜。

2.給得料不夠多
作為一部銜接的電影,就像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一樣,本來就很難寫得精彩,但至少要做到拉高懸念或給出期待的功能。但很遺憾的是,因為驚奇隊長是一部年代設定在1989-1995之間的電影,其中給出的幾乎任何劇情都很難跟十幾二十年後的Avenger時間軸上有直接連結,因此本片其實作為「前傳」作品來觀看更為恰當。

3.女主角選角
從傳出驚奇隊長將由奧斯卡影后Brie Larson飾演開始,外界質疑的聲音就沒有停過,從年齡到長相再到身材,能批評得能大概都批評過了。不過Marvel還是老樣子從來不受威脅,星際異攻隊的演員全體聯合聲明救不了導演James Gunn,外界的批評聲浪也換不掉Brie Larson。就我個人而言,當初首發劇照出來的時候,我也是覺得女主角的臉怎麼看起來這麼腫......結果進戲院一看,欸,其實拍得蠻好看的,尤其是戴帽子那一段。

找不到我當初覺得更腫的那一張
我覺得帽子有加分
4.浪費了Jude Law
英國男星Jude Law雖然因為長相問題一般都是演正派,但也不是第一次演反派;對照他在其他電影裡的反派表現,他在本片裡顯然是被浪費了。不過說實在Marvel電影裡的反派本來大多就是免洗角色,他在本片裡至少還沒領便當,以後還有接通告的機會。

Jude Law在2015年喜劇電影Spy裡飾演反派
5.開頭沉悶,節奏把握不好
為了埋下驚奇隊長其實是被克里人改造的地球人這個twist,電影開頭演了一大段克里人隊長帶著Brie Larson與他快樂的夥伴訓練和出任務的橋段,那種可疑的至高存在和集體合宿的模式讓人無法不想起時下流行的青少年電影/小說:飢餓遊戲、分歧者等等,看了實在不太舒服。但觀眾只要忍受到Brie Larson降落地球,MDFK迅速現身,後面就精彩連連了。

6.說教
前面說到驚奇隊長與我們的光頭局長會合後就毫無冷場了,說是對但也不太對,或許是因為政治正確的緣故,我們的驚奇隊長雖然是名白人,但她曾經的一位空軍夥伴顯然必須是?
A.黑人 B.女性 C.單親媽媽帶一個小女兒 D.以上皆是

你答對了嗎?

然後小女孩為什麼知道怎麼操作克里人的外星裝備我就不吐槽了,但她勸媽媽駕駛一台用「飛機」改裝的「太空船」飛進外太空這種如果不是卡通或Marvel就會讓自己變孤兒的行為,真的會讓人懷疑我們在教小孩什麼是勇敢之前是不是該先教他們什麼是常識。#YOLO

7.違反漫畫原著
所有改編電影都會遇到的問題,原作fan永遠會不爽,但反正我沒看美漫只看電影,科科。

8.細節處理不佳
我是很認真看電影的人,意思是我會緊盯每一句台詞和每一幕畫面,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是強調邏輯順暢的商業電影,我在觀看時大概不會有看不懂的問題。但本片有些小細節似乎稍微缺乏解釋,比方說驚奇隊長原力覺醒後為什麼在宇宙中連(氧氣?)面罩都不需要了?但這對原作fans來說似乎不是問題,他們可以光速給出「因為她有光子的力量啊!」一類的答案。

說了這麼多不好的點,接下來說幾個優點:

1.有貓
有貓就給讚。我去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有貓。

Flerken
2.Samuel Jackson表現亮眼
我並不是Samuel Jackson的fan,但事實證明,他演一些怪異的角色真的是非常適合,比如說Kingsman第一集裡面那個神經病大反派,他請Harry Hart吃麥當勞的片段讓我笑了好久。神盾局局長Nick Fury這個角色雖然在Marvel電影系列裡出現過很多次了,但並沒有太多發揮空間,而本劇裡他基本算是男主角的地位,戲份非常重,表現也非常亮眼,年輕化的特效也非常自然,幾乎無可挑剔。

MDFK
3.Brie Larson頗為討喜
如同前述,Brie Larson在本片中不知道是因為攝影技巧還是怎樣,比劇照上好看許多,而或許因為是與富有幽默感的Samuel Jackson對戲的緣故,她在劇中設定的角色個性也頗為討喜,經常與光頭局長一搭一唱。與隔壁棚同樣是女性主角的作品Wonder Woman中Diana不知道何為「秘書」相比,驚奇隊長剛降落地球時就能和地球人溝通無礙、對建築、景觀、衣著也毫無疑惑這點或許顯得稍微突兀(雖然有加上翻譯機這個解釋),但也加速了整體劇情的推展,不必為了笑點把對白浪費在這裡,在背景裡放個百視達就夠了。
此外據說Brie Larson本人有過許多女權主義發言,Marvel官方也因為利用此點進行宣傳而遭到批評,但我看完電影基本上是沒感覺到什麼女權主義,比起來Wonder Woman裡面那種不惜讓男主角看起來完全像個廢材來凸顯女主角的作法才讓我覺得矯枉過正。事實上本片已經證明,只要有優良的劇本與演員,完全不需要犧牲角色才成就他人,Nick Fury沒有任何超能力,但他在本片裡並不像個廢物,驚奇隊長也不需要靠他的死亡來覺醒。


4.公式套路之外給出新意
超級英雄電影難做出新意的地方在於,觀眾進場前就知道正派英雄最終會獲勝了,所以一部一部地拍下來,架構真的很千篇一律。但本片作為年代跟其他系列有間隔的一部特殊存在,我認為它成功在不影響本傳的情況下在兩個多小時內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懸念。比如在上映前就拿來宣傳的Nick Fury瞎眼之謎,在劇中先安排他在戰鬥中受傷,恰好就故意傷在眼睛上,但卻沒瞎,吊了觀眾的胃口;直到結尾處才是真瞎,結果不是傷在敵人手裡,卻是傷在那隻貓手上。而宇宙魔方在戲裡雖有出現,其實並不重要,畢竟我們早就已經知道它在Avenger 1裡開頭時會在神盾局手上,但劇裡也給了它足夠且有趣的交代。這一切都符合前傳或外傳的處理方法,我認為誠意十足。

給分(滿分★★★★★)

笑點 :★★★★
特效 :★★★★
劇情 :★★★★
MDFK :★★★★★
貓 :★★★★★

綜合上述,我認為本片適合所有Marvel系列影迷觀看,但務求心態正確,不帶期待(?),即能盡情享樂。

P.S.官方做了一個非常幽默的90年代風格網站來宣傳本片,非常值得一看: